1. 主页 > 今日推书 > 正文

谋魏(执戟良人)高分小说推荐

谋魏在线阅读

谋魏

执戟良人

历史·秦汉三国·38.73万字

连载 | 更新时间 2024-11-04 07:28

河洛滔滔,豺狼漫道。年轻的曹魏帝国看似强大,实则已经陷入了汹涌的暗流!身为清河崔氏后裔的现代考古学家崔谅,因为一场意外,来到了群星陨落、司马氏即将崛起的后三国时代。作为知晓结局的穿越者,崔谅不想眼睁睁的看着臭名昭著的司马家成功的谋权篡位,进而结出永嘉之乱、神州陆沉的恶果。是做扶保曹魏的忠臣?还是做辅佐季汉的英雄?崔谅虎目一凛,摇了摇头,戟指江山道:“来都来了,我清河崔氏岂能郁郁久居人下?定要开拓出一片崭新的天地!!”本书又名:《三国之风起雍凉》《三国:我的姑父是曹植》《三国:开局在凉州喝西北风》《举目见日、也见长安》——————已有一本113万字完结历史小说《魏卿》,更新有保证,请放心食用QQ交流群号:884325009

推书试读:001 年少从军戍陇右

  这是曹魏帝国黄初七年的最后一个月,嗣君曹叡登基已有半年。

  雍州,南安郡,勇士县校场。

  寒雪纷飞,冷风似刀。

  “现如今,为羌胡所占据的黄河河套方圆千里的土地,原本全都是前朝大汉的领土,可汉末之际,野心勃勃的羌人悍然攻杀了我大魏北部州郡的官吏,强夺了我们北方百姓的家园!”

  “自羌叛以来,国家连年惨遭兵祸,以致国库空竭,边境军民横死沙场者不可胜数,身为大魏的儿郎,雍凉的勇士,我们既然已经拿起了武器、披上了甲胄,还能再让身后的父老妻儿们暴露在羌人的屠刀之下吗?!”

  “不能!不能!”

  “护国保家,我们誓死不退!”

  “誓死不退!”

  此刻站在校场指挥台上,大声鼓舞麾下三百民兵的人,是一个名叫崔谅的少年都伯。

  崔谅将满十七岁,如刀似剑的眉宇之下,生着一双虎豹一样锋锐的眼眸。

  很多人都说,这双眼睛像极了他那已故多年的祖父崔琰。(琰本为崔谅亲祖父,谅父过继到琰兄膝下后,琰就成了崔谅叔祖父。)

  身长七尺五、本就颇具英武气质的崔谅,在一身青色胡服和黑色铁铠的衬托下,更显得英姿勃发。

  都伯为下级军官,也叫队率,按制度本来只能掌管一队-也就是五十人马。

  勇士县之所以组建眼前这支编制超标的民兵屯,是因为北邻的羌胡部落实在太过凶悍,光靠县中那捉襟见肘的一千县兵,实在是难以应付。

  崔谅虽不过只是个十七岁的少年,但却具备出色的练兵之才,因此才临危受命,接管了这支足足有三百人的民兵部队。

  望着台下跟着自己训练了整整两个多月、士气高昂、数次成功击退先灵羌、烧当羌等羌族部落小规模骚扰的热血儿郎们,崔谅的内心颇感欣慰。

  比起他前世那枯燥危险的考古工作,他似乎更加享受这种当教官的感觉。

  和那些老练凶悍的全职募兵、或者地位低下心怀愤懑的军户子弟相比,崔谅麾下这批心性淳朴的农户子弟要好掌控、好训练的多。

  但有利就有弊,这批人虽然听话能吃苦,但长年累月没有好的伙食,基本上全都面有菜色。

  说白了,这就是一群老弱病残。

  如果真的有一天要靠他们打一场硬仗,恐怕全军上下都是凶多吉少。

  为了提高民兵们的身体素质,崔谅接掌民兵屯的这几个月,经常自掏腰包,给民兵们加了不少肉食。

  也正因如此,崔谅很快就在民兵屯中树立起了威望。

  崔谅鼓舞完士气以后,将手中令旗一劈,开始指挥民兵们练起了军阵:

  “操演刀矛!”

  民兵们听到军令以后,立即按照排成阵列,练起了步矛刺击和刀盾对练。

  正所谓兵器越怪,死的越快。

  汉魏战场之上,枪矛和环刀永远都是最实用的武器,虽然朴实无华,但绝对简单有效。

  “握紧你的刀,这个样子上战场,羌人顷刻之间就会要了你的小命!”

  “列阵变阵!”

  崔谅见器械练的差不多了,又开始指挥民兵们练起了行阵。

  只会无脑冲锋的,那叫乌合之众。而听得懂金鼓、看得懂旗号,能做到进退有序的,才算是正规的军队。

  崔谅的目标,就是慢慢让这支民兵部队变成一支可堪一战的正规军。

  但理想很丰满,现实往往很骨感。

  崔谅的计划很完美,但第一步就出了问题——刚开始,这些民兵竟连最简单的齐步前进都保持不住!

  这要是上了战场,只怕还没有碰到敌人,自己就先自相践踏起来了!

  历史上刘邦的六十万大军,正是因为进退失据、发生了踩踏拥挤,这才会败在项羽区区三万楚军的手里!

  由于民兵们根本难以适应这套过于精细化的指令,于是崔谅特意删定了一套简化版的旗鼓号令,经过半个月的苦练后,总算是稍微练出了点样子。

  几个月的强化训练下来,三百民兵已经能够熟练的听懂金鼓旗号了。

  那雪下了半日,并不见有停歇的意思。

  崔谅正要下令收兵休整的时候,忽然看到校场营门处一名斥候火急火燎的跑了过来:

  “崔都伯,城西二十里有数百羌兵来袭!”

  崔谅闻言,眉头一皱:

  “可曾禀报姜曹掾和尹曹掾?”

  姜纯和尹赏,是勇士县县长游奕麾下的两名九品武官,麾下各自掌管着五百县兵,算是本县的中流砥柱。

  二人中的门下贼曹长官姜纯,是崔谅的顶头上司,后世鼎鼎大名的天水姜维姜伯约,正是这姜纯的族兄。

  “姜曹掾前日告假去了天水老家。尹曹掾传命,说是让崔都伯率兵先行出城,大部随后便到!”

  崔谅听了这话,心里很不爽。

  每次羌胡来犯,尹赏总是让自己和民兵们拼死血战,最后关头他才带着县卒慢悠悠的率部出城抢功劳,这几个月来,尹赏抢了崔谅不少功劳,照这样算下去,尹赏都快有资格升迁成郡官了!

  长官只顾私利,怪不得勇士县一直积贫积弱。

  崔谅朝地上啐了一口,这才下令道:

  “兄弟们,披甲持矛,准备弓刀!”

  崔谅一声令下,三百民兵立即便去校场兵器库中武装了起来。

  处在雍州边境的勇士县是个极其穷弱的小县,山地纵横,耕地极少,人口也不过两万,一直以来都被屡屡南犯的羌人当成软柿子来捏。

  七年前,文皇帝曹丕命宗室大将曹真兵出西域,重新凿开了丝绸之路。

  曹真将军一举扫平西北,顺便也将占据雍州北部的羌人驱退到了朔方、上郡一带,勇士县这才暂时过了几年安生日子。

  可是没过多久,曹真将军便升任为了执掌天下兵马的一品大将军,调去了京城洛阳。身为清河长公主夫婿、文帝大姐夫、今上大姑父的将门之子夏侯楙(mao)则继任为了新任的西部统帅。

 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,这夏侯楙虽然是本朝名将夏侯惇的儿子,可竟是个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、纨绔草包,成日里只会纸上谈兵、饮酒享乐。

  没了曹真大将军的威慑,盘踞在北边的羌人、匈奴部落又渐渐迁移到了雍州北部。

  这自然让本就不富裕的勇士县城再度变得雪上加霜。

  面对羌人的劫掠,大都督夏侯楙虽然靠不住,但民风剽悍的勇士县老百姓们并没有选择逆来顺受,他们自发的组建起了一支民兵武装。

  虽然这支所谓的武装只是一群手持农具,身无片甲,胯下无马的农民,但百姓们的奋勇抵抗依旧让羌人们尝到了不少的苦头。

 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屈不挠的底层平民,穷苦的勇士县才能在风雨飘摇之中顽强的存活到现在!

  民为国本,绝非虚言。

  接掌这支民兵屯后,崔谅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死皮赖脸的向他的上司姜纯讨要装备。

  冷兵器时代,如果没有护具铠甲这些装备,那上了战场基本上就是去送死。

  本来崔谅开口申请了两百副甲、五十把弓、一千支箭、两百长矛刀盾、五十匹军马,但姜纯却不太愿意为崔谅坏了县中的规矩。

  “贤弟啊,咱们勇士县的在编军户子弟,州郡那里都是有存档的,库里虽说还有些存货,可为兄怎敢一股脑全给你用来装备这些未入编的农户民兵子弟呀?

  再说了,贤弟任职都伯,按制只能管军五十人,若愚兄批太多的甲械与你,与我朝制度不合。

  至于军马,那更是稀罕物,贤弟体谅体谅愚兄吧,否则愚兄这边也很难办啊!”

  难办?

  崔谅听了这句话后,只想直接掀了几案说一句都别办了!

  他只知道如果自己手里没有足够的铠甲军械,那他才是最难办的那个。

  毕竟自己面对的敌人,并不是普通的毛贼,而是在朔方、五原、云中、定襄、北地几郡纵横了整整上百年的强大羌胡部落!

  但所幸姜纯还算够意思,最后还是给自己送来了十具两当铁铠、一百多具制式皮甲、二十把路弓、五百支箭、五十支步兵矛、五十把环首刀、两百只漆木盾、二十头驴骡。

  虽说是少了一点,但质量什么的都还算合格。

  三百民兵很快就武装了起来,虽然一大半的人身上连皮甲都没有、手中拿的还是干活用的农具,但这并不影响民兵们抗击羌胡的决心。

  头戴鱼鳞铁胄、身披两当铁铠、左佩环刀、右挂角弓的崔谅,‘铿’的一声将他手中那杆六斤重的特制月牙铁戟往地上一顿,朗声下令道:

  “兄弟们,随我出城,会一会这几百羌人!”

  “唯!”

  三百民兵暴喝一声后,大跨步便跟着崔谅朝着城西进发了起来。

  ——————

  【《齐史》:太祖武皇帝,清河东武城人也,姓崔,讳谅,字士文,齐太公望之后也。】

  时为曹魏黄初七年,蜀汉建兴四年,东吴黄武五年。226年12月

联系我们

联系QQ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

工作日:

QR code